2025年10月10日 星期五

以全民公投解決國、眾兩黨實質違憲之下的華民國憲法危機

 


 

李瑞全

東方人文學術研究基金會董事

中國哲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民黨)(民眾黨)兩黨立法委員在違憲違法的立法院擴權立法受到憲法法庭大法官的判決為違憲的裁決之後不但沒有回歸中華民國憲法的精神而變本加厲以憲法賦予而實是在灰色地帶的立法權居然趁大法官聘任須立法院同意期間修改憲法之下的憲法法庭的法律一方面提高憲法法庭的組成人數和達成違違審查通過的大法官人數同時卻又兩次全部否定總統按憲法權力推薦新的大法官人選使憲法法庭根本上不能進行憲法的審查,無法推翻國眾兩黨立法委員所訂的和各種明顯有違憲擴權的立法(總統只能按憲法規定依期公布成為法律包括國眾兩黨立法委員的實質違憲的修法和控制和拒絕通過任何大法官人選的議決對於國眾兩黨之違憲之立法和拒絕任何審議其違憲違法的和平合法行動的可能以及其諸多違反民主立憲和分權的去架構以至否決保障人民基本人權和最高的複議和否決不適任的官員與議員的憲法權力政府與公民似乎無能為力

至於國眾兩黨的違憲立法使憲法法庭不能執法的行動似乎引致大法官之間的爭議除了尚未表態的一位大法官之外其餘8位大法官中的5位大法官認為國眾兩黨新通過的大法官的組織法實質上即違憲可以拒絕遵守而依憲法精神進行憲法法庭的審查工作其餘3位大法官則認為此項立法乃立法議員依憲法授權立法院的權限之內而立雖然此中有灰免地帶但身為大法官不能違法而不遵行民間也自有不同的觀點或支持上述5位大法官可以繼續執行行憲法授予的權力不受立法院的阻撓大法官執行憲法權力的違憲修法行為或支持其餘3位大法官之雖不認同所立之法的內容但不得不受憲法的限制而在未取得違憲審查之前,仍然要遵守經立法院通過和總統宣布的法律國眾兩黨的行動不但使得大法官的審查違憲的權力被凍結實則是使人民的憲法權力受到剝奪使得保障中華民國公民的民主分權制度被破壞形成立法院的權力獨大而不受制約實即使人民喪失享受民主憲法保護的權利而在現在的情況似乎除了等待立法院改選後新的立法委員所組成的立法院推翻各種違憲的立法回歸民主憲政的方向但屆時的立法委員是否真能不分黨派保護中華民國憲法維持中華民國為一個真正民主憲政的國家尚難確定而且,目前還有兩年多的時日我們不能保證立法院不繼續進行不民主的立法和各種扭曲中華民國憲法的立法行動足以產生無窮的災害恐怕不是我們所能容受的(以美國如此一個老牌的民主國家人民普遍尊重憲法願意守護司法的獨立和具有理性與守法的公民文化,尚難免川普把美國政府變形為以保護美國國家利益為名的惡劣的民族主義國家霸權不但在國內游走在民主憲法之邊緣侵害美國人民和各州的民主權利,也侵凌全球各弱小國家的主權和生存美國是否能保持民主憲政實尚未可知中華民國能否保持民主憲政的國家體制此時可謂面臨第二次憲政危機)

至於國眾兩黨的違憲表現如我在一年前所已分析的兩黨的多種行為客觀上明顯有違民主憲政國家的基本分權架構有違民主程序和讓代表民意的各個議員進行公平議政等不民主的霸道行為請大家覆看在此僅指出,對於這一局面中華民國的民主憲政還有一個出路讓我們可以以和平的方法實踐民主裁決的出路就是訴諸公民投票使大法官重拾憲法的獨立權利,不受立法或行政權力的犯對不當的違憲的法律進行憲法審查,和限制立法院違反民主憲制精神的立法權力

2021年6月2日 星期三

 

五四運動的百年回顧:民族與文化分裂之悲劇

A Hundred Year of May Fourth MovementThe Tragic of Conflict between a Nation and Its Culture

 

李瑞全

中國哲學研究中心

 

一個民族的生長發展,血緣是它的起源和由此一形成一延綿的生命自然史,這是每個生命的第一性。文化是一個民族所自我創造的第二性。在歷史的長河中,兩者結合為一,是每個民族與個體的共同自我認同與自我的同一性。血緣與文化實難以折解。此如中華民族:沒有中華文化的中華民族即是被殖民的生命,幾乎可以說不成一民族。喪失了民族的文化只是歷史的殘燼,實己死亡,只不過是寄托在博物館中的遺物,不再有生命。十九世紀中葉以後,中國在列強不斷侵凌之下,國家飽受屈辱,中國文化更漸成為攻擊的對象,被認為是中國落後衰弱的主因。中國文化自此受到史無前例的近百年的遭受自家中華民族中的知識分子的狂烈攻擊,更迎來以不顧一切的暴力手段催毀一切傳統的共產主義,中國文化實遭受了五千年來最慘烈的災難。故西方漢學家列文森即謂一九四九年之後,中國文化已如拉丁文化一樣,只是博物館中的僵屍。這是引發唐君毅四位當代新儒家發表著名的「中國文化宣言」,以告世人中國文化並沒有死亡,仍然活在千千萬萬中華民族心中。

唐君毅先生在上一世紀七十年代初期,就當時文化大革命的違反人性人道的階級鬥爭,回顧五四運動前後超過百年的歷史,指出自晚清到民初的中國社會政治的發展,都是民族與文化自相矛盾鬥爭的表現。從民族文化發展的角度來看,這正是中國現代化何以不成功的關鍵,而這種情況可以說在五四時最為明顯。而唐先生所指出的現象,可以說一直到目前仍然沒有真正的改變。際此五四之日,更值得關懷中華民族與中國大陸和台灣的我們,加以反省。

 

中國文化歷史所形成的主流是儒家

當我們回顧中華民族在過去幾千年的歷史發展,可以看到以儒家為主流的中國文化所以成為中華民族的靈魂,乃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努力,並不是一人一黨所能成功的。在孔子之前,中國文化已發展到很高度。孔子的貢獻是把此中的文化成果與智慧刪述為六經,集三皇五帝與夏商周三代的文化大成,更進而以仁點出其中的禮樂文化與生命的價值,即,以仁為人之為人的價值所在,而且以仁貫通生命內外、人我與天人之間,奠定中國文化中對生命價值的肯定。更由於孔子之有教無類,弟子遍天下,不但啟發了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而孔門弟子多以教育為事,從春秋到秦漢,歷經數百年,儒家的價值與理想遂成民間的共同信念與日用倫常的軌範。雖然傳統儒者在政治上無法真正取得實權以發揮儒學的天下為公的政治理想,但儒家的教化已成為基層人民的基本教育。因此,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即感受到這種文化價值的巨大的形響力,乃有焚書坑儒之舉,企圖以法家的嚴刑峻法來壓抑民間的儒學力量。所謂「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即推行君師合一的獨裁。但民間的反抗,很快即把秦王朝推翻。漢初雖行黃老之治,但儒學的勢力仍然強大和不斷滋長。舉一例來說,漢高祖劉邦擬撤換呂后之子,張良教以引進當時天下聞名的儒者商山四皓隌讀,劉邦一見,即認為太子已天下歸心,不敢撤換。由此可見在漢初儒學已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儒者被視為民心所向的代表。道家與佛家在隋唐時雖極為興盛,終不能取代儒家與儒者在政治與文化上的地位。

漢武帝之採用董仲舒之建議,以春秋公羊家之義,進行復古更化的改革,實是順從民間之力量,以成就漢人的文功武略。這是中華民族與中國文化合一的強力的表現。由是,中國文化中的道統確立為政統之上。漢儒更以孔子為「素王」;魏晉南北朝的新道家思潮流行中,評鑒古聖先賢之境界地位,仍然只獨尊孔子為聖人。後世的帝王都只能假借道統以建立自己的政權的合法性。因此,不管朝代如何轉變,儒家之道統仍然不變,成為中國政治穩定的力量。歷代帝王只能假借之,不敢也不能推翻之。是以,歷代王朝都一再加封孔子,加寵孔子後人,以取得人民的認受。儒者也常有以道統對抗政統之言論,常敢於犯顏直諫,對抗王權與腐敗的權貴宦官,不惜喪身滅家。直到滿清,帝王索性把道統也包攬在身上,禁止士人代表道統,以與政統對抗,更鼓勵人民互相揭發,以片言隻字入罪,株連無數,用以嚴厲地控制人民的思想,成為更獨裁的政權。在朝的儒者更被貶為奴才!與漢初以來,在朝為首相的儒者是與帝王坐而論道,帝王執弟子之禮,真不可同日而言。滿清之絕對權力不可免成為絕對腐敗的根源。因此,滿清最後終被人民起而革其命。此實亦是中華民族與中國文化分裂所成的局面,終必須得到一解決。依此而言,辛亥革命而成立五族共和,同在中國文化之下,更無人也無政黨可以自視為高於憲法,實是中國歷史所追求的民族與文化合一的理想的實現。

由中國國民黨所建立的中華民國並不反對中國文化與中國傳統。此如五權憲法之創設,把傳統文化最重視的教育與公正無私不畏強權的諫官的功能,寫在憲法之內,成為考試院與監察院。政權由總統與行政院分享,總統是名義上的國家代表,由人民公開公平投票選出,由總統任命行政院院長,負責政務,實質上是內閣制。沒有行政院院長背書,總統的命令不能獨行,有類唐律之「不經鳯閣鸞台,何名為敇」的防止總統一權獨大的流弊。由此可見,中國文化即是中華民族現代憲法的依據,政府只能是憲法之下的執行人民授權的權力機構,摒絕統治者的獨裁。在中華民國體制中,沒有任何個人或政黨可以擁有高於憲法的政治權力。政黨之取得執政權完全由人民經定期的自主投票來決定,有如孟子發揮《書經》之「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之義,認為天子只能由人民認授,以人民在堯之子與舜之間的公平「競選」中,遠去「河之南」表明對舜的擁護(即「以腳投票」),確立舜為天子之合法性。中華民國的憲法可謂中國文化與中華民族在現代化中最融洽的一次結合。但不幸卻為當時由於反對滿清帝王與軍閥之腐敗,演變為反孔反中國文化的惡流。而國民黨在二次戰後的腐敗,被飽受日本侵華戰爭之苦的人民所排拒,而終至被共產主義者趕到台灣。但在民族與文化兩條腿走路之下,中華民國在二十世紀仍然不斷創造岀政治與經濟的「奇蹟」。不但成為「四小龍」,也成為可以立足在世界之林的民主共和國。但自李登輝之蓄意分裂台灣人民與中華民族,藉對抗中共而鼓動台獨與排除中國文化,台灣的民族與文化的分裂,又再湧現。五四與百年中國的動盪的殷鑑不遠,台灣由此排斥自己的文化,轉成亂局,實傷害莫深!

 

五四是中華民族救亡而又反中國文化的政治運動的一個環節

五四運動是一個複雜的社會政治活動或現代化發展的運動。有謂五四運動是啟蒙與救亡的雙重奏。救亡是追求中華民族免於受列強之瓜分,以至亡國滅種;啟蒙掃除中國傳統文化之封閉落後,藉西方文化進行現代化。此無疑是以西方文化取代中國文化,以救中華民族。此中實有一嚴重的糾結與自相矛盾與鬥爭在內,正是民族與文化分裂的表現。五四運動可以說是中華民族與中國文化分裂的白熱化。五四運動實可以有廣義和狹義之說。狹義的五四運動是專指在191954日因第一次世大戰結束之後的巴黎和約中,要把原由德國在中國的山東權益轉給強勢的日本,因而引發北京大學生發動抗議,高呼「外拒強權,內除國賊」的保衛國家的反對國外強權以及反對執政的軍閥政府的全民運動,以及由此而來的全國性的社會與政治運動。而廣義的五四運動則是套在自清末以來的反清革命、成立國民政府、以及新文化與白話文運動等連結一起的一系列的政治與文化的社會運動。到五四的年代,基本上是全盤西代的社會運動。前者自是一抵禦外悔的救亡運動。但後者並不是真正的啟蒙,而毋寧是導至民族與文化又分裂的現代起點。因為,後者的目的實是全盤西化,以至進而成為俄化與共產主義化。廣義的五四運動除了追求政治改革之外,也包括了扭曲中國文化與歷史,要連根鋤去中國傳統的政治、社會、文化與生活方式,狂熱地引進西方文化的科技、文明與生活態度等等在內的社會與文化的改革。此中實含有反中國一切傳統在內的極端西化的觀點與行動。五四之前的中國政治社會的發展,是由於滿清積弱獨裁,而西方自工業革命以後,軍政力量日益強大,中國因而受到列強的不斷入侵與挫敗。中華民族實有極深的恥辱與自卑感。知識分子的感受尤深。而歷經洋務運動、百日維新,終以推翻滿清王朝,建立民國而推進了第一步的現代化。這一系列的社會政治革命,即有救亡和現代化啟蒙的目的在內。因中華民國的建立是追求現代化而不是反傳統文化。但新文化運動卻同時是反中國傳統文化的社會運動。此中最明顯的割裂是使中華民族與中國文化分裂而不兩立。唐師君毅先生正是從全面檢討這一現象和中國現代化所以難產的關鍵,提出如何方可能成功中國政治與中國文化的現代化,使中華民族得以屹立於世。

唐先生指出,自鴉片戰爭以來,最早的政治運動可說是太平天國之反滿清王朝的革命。但太平天國是尊奉基督教信仰的宗教組織,全力排拒和鄙棄中國文化,它自身仍然是帝王式的政治結構,在推翻滿清的打天下的行動中,同時以暴力掃除和推翻中國傳統文化,有諸多焚孔廟、燒佛寺之惡行。由於滿清的腐敗,太平天國的勢力曾取得幾乎半壁江山之盛。而撲滅太平天國的正是維護中國文化的傳統知識分子,由曾國藩所領導的湘軍。曾國藩之討伐太平軍是以保衛中華文化為號召的,並不以忠於清廷為名。這是第一次由中華民族與中國文化相對抗的戰爭。湘軍的勝利,也帶動了洋務運動。但由湘軍系統而來的改革派既不足以當世運,視野亦只限於科技,更受制於滿清王朝的主政者,已註定以失敗收場。洋務運動雖然在推動吸收西方文化中,有啟蒙的意向,但傳統知識分子和官僚集團,如張之洞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仍然鼓吹忠君愛國的思想,不思改進,膚淺地以為購買西方武器,學習西方科技,即足以使中國強盛,而不知西方文化之盛有其理性的根源,不是膚淺地講習西方經世之學即足以「以夷制夷」。甲午一戰敗於新堀起的日本,不但曝露了洋務運動之嚴重缺點,也見出滿清王朝在政治上必須進一步改革的內在要求。康有為、梁啟超由此而進到社會政治體制的改革,但只不過「百日維新」,即為滿清王朝所扼殺。由是而迫出辛亥革命,一舉而近乎兵不血刃地推翻了二千年的帝王獨裁統治。但由於舊軍政勢力仍然龐大,中華民國成立之初實由傳統軍閥當政,中原成為混戰之地。中華民國國體也被軍閥推翻壟斷,乃有第二次革命。國民軍北伐終於成功,但久已伺機而動的日本,自不能容許中國完成統一和壯大,因而發動侵華,使民國之建構在大陸上功敗垂成。在文化思想上,自民國成立以來,從國外回來的知識分子紛紛追求西化,除了片面尊崇「科學」與「民主」之外,胡適、陳獨秀等提出「新文化運動」、「白話文化運動」等等,更進而推動全盤西化,嚴厲攻擊傳統文化,「打倒孔家店」、痛罵維護中國文化價值與智慧的學者與儒者為「玄學鬼」,保守主義、封建主義,等等。因而,在五四運動之後,中國仍然是民族與文化分裂的狀態。

唐先生認為,五四運動表示當時的知識分子一方面反對外國強權的壓迫,同時更強烈反對傳統政治與文化。因此,五四之後產生的共產主義可說是引進西方文化中反西方資本主義的馬克斯主義。但馬克斯主義基本上是反一切傳統文化的理論,中國文化自然也在批判推翻之列。而且,依馬克斯之分析,中國文化是更落後於西方中世紀的農奴封建社會。而且,由於馬克斯主張人只有階級性,沒有普遍而本有價值的共同的人性,因而不但否定西方自康德以來所肯定的人自身是一目的,不是工具,因而否定民主與自由,也否定中國傳統儒家所肯定的人之為人的價值,人性本善,即人人均具有成聖成賢,成佛成真人的至高無上的人的稟賦與價值。由是共產中國依然處於民族與文化的分裂狀態之中,這一分裂仍然是主導中國社會政治變遷的力量。當年唐先生即慨歎文化大革命即是在政治上以外來文化和意識型態摧毀中國文化的極端表現。但唐先生仍然深信以中國文化之深厚和深入中華民族的生命中如此之深,文革之類的反中國傳統文化的暴力,必被推翻!唐先生曾喜見當年天安門上馬恩列斯的巨像被換成毛澤東,而唐先生更深願,有一天能見到孔子像懸於天安門前!即希望中華民族與中國文化得以健全地兩條腿走路,真正解除中國近一百五十多年,或自秦王以來的民族與文化,道統與政統之決裂。

直到今天,主導中國大陸的共產主義以強勢的政治力量,而不斷批判和反對中國文化與傳統道德,而釀成不斷的人間災害,文化大革命只是最嚴重的災難之一,不但人民幾無譙類,連共產黨人也同樣受害。這正是民族與文化相抗的惡果之一,也是中華民族有待努力共同克服的難關,否則中國無法走上現化化之康莊大道。

 

(按:此文原刊於《鵝湖月刊》第四十六卷第十一期總號第551)

2020年8月20日 星期四


誰在羞辱中華民國誰在意圖消滅中華民國?

李瑞全
中國哲學研究中心

這幾天本是中華民國值得高興的日子,因為,有一個非洲新興的小國索馬利蘭共和國願意與中華民國建立邦交。這自是表示中華民國在國際上仍然是活躍的一員,中華民國仍然受到一些國際成員認可受到尊重沒有死亡,沒有被消滅。但在與索馬利蘭正式互設代表處時,外交部卻把設在別人國家的中華民國代表處弄成「台灣駐索馬利蘭共和國代表處」(見圖),更在外交部的官綱上自謂「這塊牌子就寫台灣沒有多餘贅字(酥胡~」,非常舒服云云。言下之意明顯是以「中華民國」為「多餘贅字」,中華民國一名讓外交部非常不舒服。外交部發言人居然睜眼說瞎話,認為這是辦事處小編的創意, 沒有指「中華民國」四個字是「贅字」云云,完全沒有感到這是有失國體國格的事!(我不知道如果有一天把「中華民國」去掉改為「某某國」時,「某某國」任用這些人為外交官也會認為不用「某某國」也沒關係,也很有創意的事!)

且不說這是不是把「中華民國」四個字視為贅字,但如此一個國際外交的代表處,居然連自己國家名字都不用,這是什麼國際級的笑話!中華民國的駐外的代表辦事處只寫上人家的「索馬利蘭共和國」之名,卻沒有「中華民國」之名!不知這代表了那一國?不知「索馬利蘭共和國」有多大,有多威猛,讓我們羞於以「中華民國」的名號與人交往!這個名牌不但成為中華民國外交史上的醜聞,也是國際上外交級的笑話。真是丟臉丟到國際上去了!實質上也可以說是侮辱了與你建交的國家:讓人覺好像與一個見不得人的國家建立國際關係!我不知道中華民國有什麼對不起這些無能無識的官僚,把養他們和讓他們拿高薪的國家當成見不得人的小三!這種行為有如在人家門口說我沒有姓名,我不是我家的正當的子孫,是莫名其妙的「私生子」,沒有正當性。這真是對自己國家最大的侮辱!更讓人難過的是,這不止是一個人,一個部長,不止是一個政府部門,而是現在整個蔡英文政府的自貶自我屈辱的表現!我不知道中華民國對這些官僚做了什麼對不起他們的事?不知道在他們心目中,中華民國對中華民國人民做了什麼醜事壞事,為什麼這個祖宗讓我們見不得人,要我們一同改名換姓!
中華民國由中國大地的人民所共同創造,它是屬於所有中華民國的人民的。在這個過程中,它受過很多內外的欺壓,也受過多年慘烈的侵略戰爭。但中華民國仍然趷立在地球上。本來它的名字也叫做獨一無二的中國」。但不幸的內戰,使「中國」一名分裂為二。但中華民國仍然存在,也是中華民族所建立的最長久的一個國家。而且經過近一百年的改變與發展,中華民國更發展成為亞洲一個民主自由與社會經濟發展良好的國家在中華民國之下,我們對政治發展與制度有爭議的自由有提出和參與國家建設與發展的自由。中華民國基本上杜絕了以言入罪,以思想被囚的刑罰。我們不但可以批評政黨,我們也可以嚴正和嚴厲地批評總統、官員與政府,以和平的選舉或全民公投要求他們下台。這正是中華民國和它所依據的憲法給我們的人身的保障和合理順適的發展環境。這中華民國提供給全體國人的幸福和安身立命之所。或有人以中華民國名義而濫用權力傷害人民製造國家的災難,這些人自然要承擔刑法和歷史的責任。但中華民國沒有虧待任何一個中華民國的公民。
在此之前,我也曾批判過蔡英文在國際場合開始更改國名的用詞,常用台灣「中華民國台灣」而不用堂堂正正的「中華民國」的莊嚴而正大的名稱。這在代表中華民國作為一個國家的表現上,是一個失職的總統!地球上沒有一個名叫「台灣」的國家,也沒有一個名叫「中華民國台灣」的國家。蔡英文所競選的總統選舉是「中華民國」的總統,我們也沒有中華民國之外的總統!稱自己是「中華民國」,是「中華民國」人民,是一種羞恥嗎?在國際上,中華民國是亞洲第一個真正的民主共和國人民不分種族都是平等自由的國民,具足選舉與被選和參與治理國家的政治權利而這些權利和這個政府也都是在中華民國之下保持和發揮到現在的體制。中華民國在過去也是弱勢和被欺壓的國家但中華民國從來沒有侵略任何國家,沒有殖民任何地區,也不懼強權和拒絕強加在中華民國之上的不平等條約,堂正地參與世界的正義聯盟中華民國是參加反德國等強權侵略弱小國家所發動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盟國之一也是反日本納粹德國法西斯的意大利等軍國主義軸心國家發動的侵略歐洲和亞洲弱勢國家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同盟國之一,中華民國從來沒有派軍隊去奢殺任何其他國家的平民百姓,沒有做過任何種族屠殺的罪行。中華民國何曾帶給任何一個中華民國人民任何羞恥?!如果你認為做一個中華民國的總統是羞恥,如果你認為做一個中華民國的外交部長是羞恥,請你下台!如果你自認為不是中華民國國民你可以發動革命推翻中華民國但你不能在擔任中華民國的官職由中華民國人民選你出來擔任中華民國總統的時候,而出賣中華民國這種無誠信的行為,是任何一個有真誠信念的人,有一點基本的道德自覺的人都不可能沒有羞愧感覺的。真正為公義而革命,以至犧牲的人,豈能容許自己做此種違背道德良心之事!請不要再用那些為了什麼理想世界,而以違背良心的魔鬼手段去達到偉大目的作為藉口,當一個人可以肆無忌憚用不擇手段的方式去欺騙所有國人他在國人心中再無任何信用可言。民無信不立國家只成被權力任意玩弄的名號而人民必被任意輾壓沒有真正作主的人民根本無國家可言。沒有真正平等自由和公正的憲法人民只是被暴力奴役的奴。不嚴格尊重和守護國家憲法的人就是真正出賣國家的人平民老百姓的道德判斷只是如此直接了當,赤胆承當,沒有任何假借。今天生存在台澎金馬地區的中華民國的人民有足夠的知識智慧與能力,足以支持和堅持中華民國憲法中的自由與平等、民主與公義的政治社會制度。我們不會再受任何政客的語言欺騙。

這個小編或可能是相當無知,特別是對國際禮儀和國家的尊嚴無知,但外交部那麼多對外辦事的人,也可以如此無知嗎?我們靠這些人來為中華民國拼外交,會有希望嗎?他們以為能讓總統有機會在美國機場走一圈就是巨大的成就,就是讓世界看到了。這實在是無知又無聊,而且浪費巨額的人民的血汗金錢只是一些完全沒有任何世界或國際視野的鄉巴佬的「井底之蛙」的自我陶醉!如果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常在那裡抗議,世界上的人誰管你經過那個機場,講了些什麼廢話。今天中華民國還能被國際和世界各國人民知聞,只是中華民國能在防疫工作有卓越的成就,能以真誠無償的方式幫助有需要的國家才獲得世界人民鼓掌才真正使中華民國在國際上發光發熱。但這是醫護專業人員日以繼夜,全體人民同心協力的成果,不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自殘國格的行為只成為國際的笑話,只會在有心人手上成為敲詐的工具。當年蔣經國總統有在意外訪要經過美國機場嗎?有在意踏到美國領土如朝聖般跪倒嗎?要送錢送物巴結那些又小又貪又無力的國家嗎,甚至為那些獨裁者一家上下包食包購物嗎?我們鄙視大陸的金錢外交,我們還不是以金錢物質去賄賂這些國家領導人嗎?甚至中國共產黨人在七十年代那麼貧窮落後的時候,也不在意與美國或蘇聯的領導人握手,還是自視為第三世界的領袖,倒是美國總統親自上門求結交!在中華民國最衰弱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由軍閥主政的腐敗無能的時代,中國參加大戰的和平協議的外交代表都堅拒在對中華民國不平等的和約上簽名。直到現在,我們仍然記得這是一個代表了中華民國國家尊嚴的行動!士可殺不可辱!今天,我們的國格志氣何在?我們現在的外交人員如何捍衛了中華民國的尊嚴?我不想一竹篙打翻一船人,但是,我們在電視機前所見的外交代表人物,都只是在求那些只意在取得中華民國人民的血汗物資的美日官僚的一些無實質意義的口頭支持,而在外人面前卑微地打恭作揖,賣笑陪笑,讓人看了實感到無限的恥辱!
外交部有官員更承認現在在國際外交場合中,「中華民國」四個字是很少用的了!這些外交官員竟以自己國家的名號為不敢用,不想用,不能用!他代表的是那一國?他辦的是什麼外交,是那一國的外交?也有官員說這個招牌上頭還是有中華民國的國旗在,不要太過苛責辦事的人,云云。這真是掩耳盜鈴的苟且蒙混的官僚!這正是讓別人以為這面國旗代表的是「台灣」這樣的一個不存在的國家!更是外交部上下官員明目張胆逄迎上意的行動這種以口術混淆視聽的外交人員,明知這是自損尊嚴和妄圖偷天換日的行動,又企圖為長官文過飾非,為外交部掩飾醜惡低能的行為實更為可惡。發出這些言行的官僚看在明白世界的外國人眼中,實是最可以利用的工具,是可以予取予宰的羔羊。你看看日本的上下官員如何看不起中華民國的官員與人民,就知道沒有國格的國家,如何受人鄙視!昨天蔡英文口頭上好像指責這些外交人員有過失之處但自己卻仍然在用「中華民國台灣」一詞,根本不知道自己是那一個國家的總統!只是自貶為一個無人民支持的不存在的國家的總統,無怪乎外交部效尤,這正是上有所好,下必有更甚焉。如果蔡英文真願為中華民國正名,應立即開除外交部部長,懲戒多位失言失職的人員,以正視聽;撤換那塊自污的招牌保住中華民國在國際上的尊嚴與正大的名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令不行,你如何能領導一個國家往前發展!
我們當然都了解,所謂「弱國無外交」,但我們仍然可以守住自己的國格尊嚴,猶如我們可以在一切窮困之下守住自己的人格尊嚴。當年蔣經國誓言「漢賊不兩立」,確是打脫門牙和血吞,但也就保留了中華民國的一點傲骨。孔子為弱的小魯國做外交,也可以禮義鎮懾稱霸的齊王作為中華民國的總統,必須拿出勇氣,以具有宏觀和氣魄的知識分子代表中華民國在國際場合上堂正地亮出中華民國的名號以禮義文明與國際相交,誰敢侮我中華民國獨立不畏強權的外交才真正能為中華民國發聲,讓中華民國國旗國號不止在台灣飄揚也在國際上發光發亮。